Kindle 读书笔记

因知洁常自污出,明每从晦生也。

横逆困穷,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。能受其锻炼,则身心交益;不受其锻炼,则身心交损。

君不见,夕阳的光彩炫目,而岁暮之际采收的橙橘更是馨香!人到晚年如果不能老当益壮,反而抱着“人到中年万事休”的消极态度来处世,那就太戕害自己的生命力了。

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,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。故末路晚年,君子更宜精神百倍。

毋忧拂意,毋喜快心,毋恃久安,毋惮初难。

君子之心事,天青日白,不可使人不知;君子之才华,玉韫珠藏,不可使人易知。

所谓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是矣!

做人无甚高远事业,摆脱得俗情,便入名流;为学无甚增益功夫,减除得物累,便超圣境。 ※译文 做人不一定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,只要能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,就能跻身于名流;做学问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,只要能摒除外物的诱惑,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。

读书正是要启发这种智慧,使其能够明心见性,从而能够扫除一切外来和内在的诱惑,取得心灵的升华。

心不可不虚,虚则义理来居;心不可不实,实则物欲不入。

他们都忽略了客观的物质依托,忘记了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的道理。当然会落得缘木求鱼式的可悲结局。

并非只有读书写作才是学问,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是学问,正是“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”。

鹰立如睡,虎行似病,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处。

所谓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”。所以先人才有“良贾深藏若虚,君子盛德容貌若愚”的名言,就是告诫后人不可夸示才智。

万物皆有因果,杞人何须忧天?只要遵循规律、顺其自然,一切都会开花结果。“有意者反远,无心者自近”说的便是这个道理。

图未就之功,不如保已成之业;悔既往之失,不如防将来之非。

处世不必邀功,无过便是功;与人不求感德,无怨便是德。

峨冠大带之士,一旦睹轻蓑小笠,飘飘然逸也,未必不动其咨嗟;长筵广席之豪,一旦遇疏帘净几,悠悠焉静也,未必不增其绻恋。人奈何驱以火牛,诱以风马,而不思自适其性哉?

快乐就在自己身边,如果只是把目光放在别人碗里,自己碗中就永远没有可口的饭菜。

人知名位为乐,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;人知饥寒为忧,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。

议事者,身在事外,宜悉利害之情;任事者,身居事中,当忘利害之虑。

就一身了一身者,方能以万物付万物;还天下于天下者,方能出世间于世间。

天地寂然不动,而气机无息稍停;日月昼夜奔驰,而贞明万古不易。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,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。

忧勤是美德,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;澹泊是高风,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。

事业的成败不能以一时之得失来评定。评定人的品德也不能只看眼前,“声妓晚景从良,一世之胭花无碍;贞妇白头失守,半生之清苦俱非”这句话,最能用来警戒人不要因为贪图小利而致晚节不保。

苦心中,常得悦心之趣;得意时,便生失意之悲。

人生在世,太闲则别念窃生,太忙则真性不现。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,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。

闲中不放过,忙处有受用;静中不落空,动处有受用;暗中不欺隐,明处有受用。

家人有过,不宜暴怒,不宜轻弃。此事难言,借他事隐讽之;今日不悟,俟来日再警之。如春风解冻,如和气消冰,才是家庭的型范。

炎凉之态,富贵更甚于贫贱;妒忌之心,骨肉尤狠于外人。此处若不当以冷肠,御以平气,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。

势利纷华,不近者为洁,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;智械机巧,不知者为高,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。

出淤泥而不染 明机巧而不用

完名美节,不宜独任,分些与人,可以远害全身;辱行污名,不宜全推,引些归己,可以韬光养德。

地之秽者多生物,水至清者常无鱼。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,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。

处世不宜与俗同,亦不宜与俗异;做事不宜令人厌,亦不宜令人喜。

冷眼观人,冷耳听语,冷情当感,冷心思理。

出世之道,即在涉世中,不必绝人以逃世;了心之功,即在尽心内,不必绝欲以灰心。

真空不空,执相非真,破相亦非真,问世尊如何发付?在世出世,徇欲是苦,绝欲亦是苦,听吾侪善自修持!

单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看,出世和入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,不应绝对化,因此做事不要走极端,应在入世中出世,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人。